绍兴翻译公司,绍兴翻译机构,绍兴英语翻译,绍兴翻译

绍兴翻译公司 绍兴翻译公司 诸暨翻译公司
123

诸暨半数村庄垃圾减量化处理

绍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绍兴新闻网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村民自觉分类 垃圾变废为宝 诸暨半数村庄垃圾减量化处理 2016年08月17日 08:57:43 来源:

本网讯 昨天下午3点半,诸暨市璜山镇龙泉村,60多岁的村民朱友根打开煤气灶,一圈淡蓝色的火焰均匀地冒出来。“这就是生活垃圾发酵之后产生的沼气,跟煤气没啥区别。”朱友根说着灌了一壶水放上去烧,“现在每天烧菜做饭烧水,都用沼气。”

在朱友根家门口,有一绿一灰两个垃圾桶,分别写着“可腐烂垃圾”和“不可腐烂垃圾”。记者打开桶盖,一边垃圾桶内是菜叶、瓜皮、鱼骨头等,一边是塑料瓶、垃圾袋等,两种垃圾分得清清楚楚。距离朱友根家大约200米的半山坡上,就是厌氧发酵(沼气)垃圾处理站。“附近5个村的可腐烂垃圾,每天由专人运到这里,产生的沼气可满足至少3户家庭用气。”璜山镇人大副主席王国栋告诉记者,这种模式将在全镇20个村推广。

在诸暨东部的赵家镇,农村垃圾处理则是另一种场面。

昨天下午4点多,记者来到赵家镇潘村,一处加盖玻璃的垃圾房映入眼帘,上面的“太阳能生态处理池”字样分外醒目。掀开玻璃盖板,里面的垃圾正在发酵。“20多天后,这些垃圾就会变成肥料,处理不掉的可以送到这边再处理。”赵家镇环卫所所长马明来将记者领到旁边的一处垃圾资源化处理站,里面一台机器正在运转,“在这里再经过24小时,剩下的垃圾也会变成肥料。”

2014年,诸暨市在赵家镇3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试点,对可腐烂垃圾采用“太阳能+沼气”复合处理模式,得到省领导肯定。到去年,赵家镇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垃圾分类减量,垃圾减量达到了20%。

不光是赵家镇,现在,诸暨农村很多人家门口都放上了两只垃圾桶,垃圾分类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的行为习惯。各村还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垃圾处理模式。诸暨市农办负责人黄贤定说,诸暨市已基本形成了厌氧发酵(沼气)处理、微生物发酵处理、太阳能生态处理、户式堆肥处理四种模式。“各村人口密集程度、交通环境、经济条件不同,采用的垃圾分类减量方法也不同,有些村多种方式综合应用。”他说。

据了解,诸暨市目前已有234个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,占行政村总数的50%。通过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,诸暨日均可减少垃圾400吨左右,既缓解了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压力,还节约了垃圾清运、焚烧处理费用。预计明年诸暨将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全覆盖,初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及减量化处理的运行体系。

相关报道详见4版


作者:首席记者 裴金红 实习生 尉司晨 编辑:黄靖芳

分享到:

  • 相关文章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