蹲点两个月,为异味画“脸谱”
绍兴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绍兴新闻网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蹲点两个月,为异味画“脸谱”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请嗅辨专家补治气短板 2016年08月01日 08:55:39 来源:
7月28日,上虞区请嗅辨专家开展的嗅辨工作已于7月上旬完成。目前,专家正对大量嗅辨数据进行异味特征“脸谱化”,对重点企业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,可望8月底前初步建立起空气异味监测评价体系。
从5月5日起,上虞区特邀国内权威嗅辨专家、G20特聘专家吴庭安、吴勇华等,对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废气现场检查和人工嗅辨。通过积累大量嗅辨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并将异味特征“脸谱化”,分析判断日常监控中的污染物性质、品种、强度,厘定主要污染物及来源,探索建立杭州湾开发区空气异味监测评价体系,让空气异味实现“发声”预警。
请专家嗅辨污染物
嗅辨工作,简单地说,就是用鼻子闻闻环境中的气体是否异常。
从事嗅辨工作30多年的吴庭安说,这个过程看似容易,其实挺有技术含量。“有没有异味,由什么物质组成,什么等级强度,异味源点在哪里?”吴庭安说,在一定程度上,嗅辨员的判定结果直接影响着环保、执法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,责任重大,因而嗅辨工作从气体采样到嗅辨检测,各个环节都马虎不得。
“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风向。风往哪里吹,我们就往哪里追。这样才能更具针对性地检测环境中是否有超标气体。”吴庭安说,根据当天的风向和风速,一般在工厂厂界下风向或有臭气的厂界上选定监测点,判定异味气体排放的强度和方向。
入驻园区第一个月,吴庭安等人每天开着车沿着园区重点道路、附近村庄巡逻,一天分3个时段进行监测,一旦发现异味就追根溯源。第二个月,对51家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嗅辨,发现治气企业重点废气问题77个,及时反馈指导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整治方案。接下去,对企业废气排放口及异味较重园区路段进行取样,并进行气味分析和异味嗅辨浓度判断。
一般在现场,嗅辨员依靠长期经验积累,闻闻味道就能辨别出有哪些化学物质,然后再根据附近工厂的化学产品特点进行源头查找。“这就要求具有较强的异味嗅觉记忆,能够对气味有较强的敏感度。”吴庭安表示,在许多人看来,靠鼻子来检测污染物的排放太原始,也太不靠谱了,但事实上,在现阶段,鼻子的嗅辨结果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空气污染的状况。
将异味特征“脸谱化”
目前,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149家化工类企业,涉及门类既有染料、颜料,也有医药、农药,还有不少精细化工。近年来,通过不断努力,整个开发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,企业也都基本实现达标排放。受技术、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,对于部分达标排放的污染因子,人的嗅觉还是能够敏感地闻到,而这也成为上虞区在治气工作中存在的明显短板。
“通过建立空气异味监测评价体系,可以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。一旦出现异味事件,可以进一步缩小异味源范围,为尽快找到异味排放源提供监测技术保障。”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由于空气流动性大,污染气体一般都是混合物。通过异味特征“脸谱化”,将企业排放气体中的特定物质进行科学鉴定,这相当于给企业贴上独有的气味标签,从而便于判断不同企业在污染空气排放中的“贡献值”,更好地实现现场管控预警。
对于空气异味监测评价体系建设,吴庭安表示,除了做好异味特征“脸谱化”工作,下阶段还要加强环保检测人员对于特定物质的敏感度培训。毕竟受科技水平、成本等因素影响,今后的预警监测主要还是依靠人的嗅辨来进行判断。
作者:记者 范文忠 通讯员 张诚 编辑:黄靖芳
- 相关文章
随机文章